跳至内容

“和”理论在国家管理中的应用

当今世界复杂多变,国家治理面临重重困难与挑战。“和”理论奠基人寇北辰先生提出:国家长治久安取决于两大关系之“和”,内部关系主要包括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、公民之间的关系,外部关系包括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、世界各国的关系,两大关系之“和”,以“共生共处共赢”为核心价值,以“不损害、有利于”为实践准则。

寇北辰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如修身教授研究总结: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度变革的背景下,“和”理论以其“共生共处共赢”的核心价值,通过“不损害”的底线约束与“有利于”的建设路径,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论框架。该理论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、外交五大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实践逻辑,将重构现代国家治理的知识图谱。其应用原理如下:

一、政治治理:主权与民权的有机统一

1. “不损害”的治理底线

坚持执政为民的“和政治”纲领,坚守民主、法治的“和管理”原则,构建权力运行“不损害”监控制度,公开政务标准,限定公权边界,防范决策失误,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。在国际交往中恪守不干涉内政准则,通过《联合国宪章》原则践行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。

2. “有利于”的治理创新

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,发展有利于民族和谐、党派和谐、政企和谐、企业和谐、社区和谐、家庭和谐的“和政治”民主协商机制,推行社会组织与个人群体的立体化恳谈会,建立政府与公民的多样化沟通渠道,促进社会各环节的良性互动。

二、经济治理:物质与精神的协同演进

1. “不损害”的竞争红线

坚持国富民强的经济纲领,完善市场准入“不损害”制度,建立市场竞争“不损害”规则,完善市场监管“不损害”机制,促进跨区域、跨领域协作,消除GDP、就业、福利、收入水平不均衡等不和现象。在国际贸易中严格遵守WTO规则,反对单边主义贸易壁垒。

2. “有利于”的价值创造

构建“和生运财乐康福”的经济发展衡量标准,建立有利于物质、精神两个文明进步的“和经济”平衡协调机制,完善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“和经济”发展生态,激发产业创新活力,提供经济发展质量。国际上深度参与RCEP经贸规则制定,建设高水平自贸区网络,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互促。

三、文化治理:私域与公域的价值共生

1.“不损害”的共存底线

建立文化多样性保护制度,通过VR文化普宣、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、社区网络空间文明公约,构建不同文化群体相互不损害的和谐共处框架。在国际文化交往中严格遵循尊重、包容、和谐、共生原则。

2. “有利于”的融合创新

创建政府、企业、社区相互有利于的“和对话”平台,实施以“和”构建民族共同体、政企共同体、组织共同体、家庭共同体文化工程,将“和生运财乐康福”的文化理念与行为标准植入组织文化、社区文化、家庭文化,提升社会道德水平。国际上通过“文化+科技+教育”等产业融合创新,促进相知相通。

四、军事治理:防御与合作的平衡兼顾

1. “不损害”的安全准则

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,恪守《联合国宪章》武力使用规范,建立军事行动合法性审查机制。通过国防白皮书定期发布、重大军事行动报备制度,增强军事透明度。严格遵循《特定常规武器公约》等国际军事条约。

2.“有利于”的和平建构

通过国际维和行动能力建设、人道主义救援协作机制,将国防力量转化为全球安全公共产品。建立区域军事互信对话平台,创新危机预防管控模式。

五、外交治理:生存与发展的综合提升

1.“不损害”的交往铁律

坚守不损害世界和平发展、不损害联合国和平宪章、不损害他国主权利益、不损害本国主权及发展等外交准则,构建和平解决多边争端机制。

2. “有利于”的共同体建设

构筑利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平等友好伙伴关系,积极参与全球化治理,将国家和谐治理能力转化为全球和平发展动力,为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体系贡献力量。

综上所述,寇北辰学术委员会李如修身教授认为,寇北辰先生创立新时代“和”理论对于国家治理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维度:第一是在价值层面构建多元一体的“和”治理伦理,第二是在制度层面形成底线思维-正向激励“和”双轨机制,第三是在实践层面发展问题导向-系统治理“和”动态模式。通过政治领域的“主权民权统一”破解权力监督难题,通过经济领域的“物质精神协同”抚平发展短板,通过文化领域的“私域公域共生”化解信任危机,通过军事领域的“维和对抗零和”突破安全困境,通过外交领域的“生存发展平衡”重构国际关系,“和”理论,能够为复杂形势下的国家获得长治久安、欣欣向荣的生命力。